陳昭宏/台北報導

農糧署自105年起推動「大糧倉計畫」,輔導休耕地活化及水稻田轉作雜糧,提高我國糧食自給率、降低食物里程及符合節水目標,近年國產大豆、甘藷面積等都有明顯的成長,並輔導農民升級做有機或產銷履歷驗證,建置集團產區產業供應鏈及開發加工品,以增加雜糧產品多元化並提高產品附加價值。

國產雜糧專區民眾參與式體驗活動
國產雜糧專區民眾參與式體驗活動

食農教育X親子共學X農民市集

受貿易自由化影響,進口雜糧價格低廉,導致食品加工業者與消費者在成本、價格考量下,多採購進口雜糧,造成國產雜糧迭有庫存現象,降低農民、農會生產意願。因此,推動臺灣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觀念,鼓勵國人多食用國產雜糧產品,提升消費者對於國產雜糧之接受度及認同感,進而增加採購及消費國產雜糧之意願,同時去化國產雜糧庫存數量,提升農民收益與產業競爭力。

國產雜糧專區食農教育展覽
國產雜糧專區食農教育展覽

本(112)年度輔導臺北市農會於臺北花博農民市集設立「國產雜糧好棒棒」意象專區,舉辦食農教育展覽及展售活動,於每週六、日2天,活動持續至11月12日止。並以國產雜糧紅豆、玉米、大豆、甘藷等舉辦主題週,現場將掛設主題展覽背板供民眾閱覽並有專人解說,凡參加導覽者可免費獲贈雜糧小物,另規劃親子共讀休憩區提供雜糧圖書供民眾翻閱、增進遊客相關知識,並提供雜糧益智小遊戲供親子同樂、增進孩童雜糧相關知識,以達到寓教於樂之目的。期望藉由食農教育展覽結合農民市集展售,更透過參與式體驗活動(遊戲+贈品),讓民眾更進一步認識國產雜糧,養成逛市集就是一種食農教育!

有機地瓜粥及地瓜脆片

方便即食 防災隨時

目前消費意識抬頭,相對於食品的外觀、價格與品質,食品本身的安全性已成為先進國家消費者最重視的因素,以產銷履歷驗證原料農產品開發設計加工產品,確保安全的農業生產,以及農業的永續生產,提供消費者「安全、溯源、優質」的優質農產品,以增進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更讓農產品加工加值,使用在地農產品製作成常溫即食包,方便消費者加熱即可食用,亦符合戰備存糧需求。

產銷履歷高粱米粉
產銷履歷高粱米粉

本年度輔導數家在地農會及合作社等開發國產雜糧常溫即食加工品及具在地特色產品,擴大市場需求。例如:桃園市農會研發雜糧原料產品並採”全食物利用”理念,以各品種有機地瓜(含皮)及有機紅藜等試製開發方便沖泡食用的有機粥多元系列產品;新竹青農將產銷履歷高粱、產銷履歷小米等雜糧農產品開發3款常溫即食包,產銷履歷高粱米粉、桔醬高粱魯肉即食包與小米馬告辣椒醬;觀音區農會使用在地產銷履歷地瓜作為主原料,開發地瓜拿鐵沖泡粉、地瓜酥片及米香脆菓;新屋區農會開發紅豆糙米粥及糙米花生糖,國產雜糧選用萬丹紅豆及雲林花生,並使用桃園在地產銷履歷桃園3號米,具地方特色,產品皆製作成常溫即食包裝銷售,方便現代消費者直接食用,亦符合戰備存糧。

農糧署北區分署長黃昭興表示這些食品可以在平常的日子裡食用,而在戰時或災害發生時則特別有用,並提醒民眾平日就要有戰備存糧的觀念,可在家中隨時準備3日存糧,以防不時之需。

北區分署進一步表示政府將持續推動國產雜糧行銷計畫,以需求創造供給,促進臺灣雜糧產業與相關加工製品的推廣與行銷,提升國產雜糧品牌知名度及消費者信賴度,促使國產雜糧生產之穩定,帶動北部地區雜糧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