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 ESG評級連續兩年獲評AA 實現大中華區同行業企業最佳表現
標普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升至63
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級 22.7
CDP評級升至B

香港2024年4月23日 /美通社/ — 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分銷商之一,新奧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2688)發佈2023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新奧能源主席王玉鎖表示:新奧能源踔厲前行,篤行不輟,以數智化為運行血脈,以數驅能,以智賦源,安全護於手,員工記於心,創新創建符合新時代人文特點的理正組織體系,建立健全低碳高效、智慧創新的現代能源體系。在公司治理和企業運營中,始終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於自身逐步實現綠色低碳運營的同時,與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等社會各方攜手共進,降低社會用能成本,擘畫低碳綠色美好圖景。

行穩致遠,夯築長青基業

新奧能源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構建ESG管治體系,有效將ESG因素納入公司決策和日常運營中,充分發揮內部最大效能,以提升可持續發展管理水平。新奧能源已搭建「董事會、ESG委員會、ESG工作小組」的三層ESG管理體系。新奧能源致力於打造多元化的董事會結構,在保持18%女性董事比例的基礎上,提出「至2025年女性董事比例達30%」的行動目標。新奧能源已主動將「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識別ESG相關風險和機遇、ESG專業能力提升和建設」等多項可持續發展績效考核指標與董事及高管薪酬掛鉤,並形成相應績效考核的回撥機制,以切實保障管理的連續性和有效性。通過推動獲得ISO 37301 合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及ISO 37001 反賄賂管理體系認證證書,新奧能源不斷夯實合規管理和反賄賂等重要工作的能力水平。

朝乾夕惕,智衛城市安全

新奧能源堅持「知重點,看得見,有人管」的安全理念,全面推動安全管理數智化轉型升級,搭建覆蓋價值鏈全流程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通過搭建由安全生產委員會作為總統籌部門的安全管理體系組織,新奧能源已連續兩年提前實現遠低於2030年「百萬工時工傷事故降至0.75」的安全管理目標,2023年百萬工時工傷事故率僅為0.40。新奧能源不遺餘力地夯實安全運營基礎,全年安全運營投入人民幣14.3億元;持續加強安全能力建設,組織年度安全培訓427,697人次;推進落實安全檢查工作,全年綜合安檢率達96.6%,一級漏氣隱患整改率100%。截至本報告期,實現連續三年0員工因生產安全事故傷亡。

數聚低碳,慧築綠色家園

新奧能源積極順應國家低碳發展的時代號召,力爭實現自身業務低碳轉型的同時為客戶提供更加低碳清潔的產品與服務。新奧能源不斷加強環境管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2023年報告期內,新奧能源各項環境績效指標再創輝煌:城市燃氣業務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2019年下降28.5%,泛能業務能源生產設施的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強度較2019年下降36.5%,光伏、生物質、地熱、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及零碳能源的供能比例提升至21%。新奧能源通過提供綜合能源解決方案推動社會減排,全年助力社會及客戶減排5,610萬噸。

人才激發,賦能數智城市

新奧能源珍視各位內外部事業夥伴,對內積極打造和升級各事業平台及全方位的人才激發體系,以實現公司與夥伴們共生、共贏、共發展。新奧能源切實保護員工權益,持續優化工作環境,年內員工滿意度4.52/5。通過不斷壯大人才隊伍,提升員工技能,保障100%員工培訓覆蓋度,新奧能源珍視每一位不可或缺的專業人才。此外,新奧能源主動關愛員工工作生活,愛心互動活動累計救助員工及其家屬527 名,累計提供救助金人民幣287.6 萬元。

同舟共濟,肩擔企業責任 

新奧能源充分關注並持續推動利用技術與資源優勢,以服務能源產業結構優化,為生態夥伴、客戶、社會提供有力支持,並與各方一起共創和諧生態。新奧能源時刻秉承「以服務客戶為根本,優化客戶服務,提升客戶體驗」的理念。本報告期內,客戶線上購氣率85%,客戶滿意度90.8分, 客戶投訴辦結率99.9%。新奧能源持續推進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累計生效專利1,089個,生效著作權372個。此外,新奧能源積極參與慈善,關注環保,教育等公益事業,累計捐贈人民幣2,306萬元,組織志願活動277,455小時。

TCFD 專題

新奧能源主動參考ISSB氣候相關信息披露準則和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披露工作組)框架,設定並完善氣候相關指標和目標管理,持續開展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評估,識別關鍵風險及機遇並制訂應對措施,以不斷強化氣候應對能力,提升氣候韌性。

主席王玉鎖先生呼籲:展望未來,新奧能源將探索創新需求側的減碳機制,拉動形成全社會參與的「碳經濟」。我們將深化打造能碳產業互聯網平台,實現最優能源供給,提升系統能效,加速數智技術和社會生活生產的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對品質化、低碳化、數智化的美好生活期待。